中阿两大民族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携手相伴,双方不断巩固政治互信、强化战略协调、深化务实合作,造福着中阿人民。近年来,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化。
过去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郑重承诺,为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守望相助 患难见真情
“武汉加油”“中国必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向中国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句句饱含深情和力量的话语,体现出中阿风雨同舟的深情厚谊。
随着疫情在西亚北非地区蔓延,中国也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援助急需设备物资,向8国派出医疗专家组,与21个阿拉伯国家举办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分享经验,推动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为其来华采购物资提供便利……患难见真情,在双方以实际行动携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得以充分体现。
“请中国专家一定到北部来。”一名伊拉克当地官员这样说,“他们来了,老百姓就放心了。”在伊拉克,虽然硝烟未散、病毒肆虐,但是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依然义无反顾选择“逆行”。伊拉克卫生部长哈桑·塔米米说,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将中方的支持铭记于心,两国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好朋友。
“当时只道寻常,更惜此刻时光。”留学生满园在北京大学《中东研究》公众号“中东疫情观察”系列文章中这样写道。北京大学还发布了《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并与卡塔尔大学成立了“疫情防控联合委员会”,通过邮件回答卡方问题,累计翻译文献资料近10万字。“我们要与阿拉伯地区的4亿民众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这样说。
深耕细作 推动新增长
春天的叙利亚,鲁拉·阿迪卜的玫瑰园一片娇艳。首届进博会上,大马士革的玫瑰冲破重重阻隔来到中国;如今,叙利亚商品进驻上海多家进口超市,还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架。虽然疫情放缓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但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近10倍,还是让鲁拉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闹的除了繁华的中国上海,还有阿拉伯半岛上的茫茫戈壁。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负责人罗雄东说,项目建设正在全速推进,1号机组预计2021年4月完成交付,投产后年供电量可满足约旦全国约15%的用电需求。约旦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卜拉欣·加拉贝这样评价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约旦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得益于‘一带一路’,阿塔拉特项目让约旦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得以开发,对推动约旦能源自给有重要意义。”
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冲击,但并未阻挡中阿经贸合作的前进步伐。去年,中国与沙特、中国与埃及均实现贸易增长,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沙特阿拉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抗疫合作同步推进,中阿经贸往来稳步向前,共建项目深耕细作,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阿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契合,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阿合作提供新平台,未来前景广阔。
同舟共济 前景更光明
近年来,由于贫富差距加大等民生问题,多个阿拉伯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此外,利比亚战事、叙利亚北部战事、也门战事、恐怖和极端组织滋扰等短期内难以平息,难民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挥之不去。面对艰巨挑战,求稳定、谋发展已成为中东地区国家普遍共识。中国始终坚持以政治方式解决冲突,并积极促进和参与重建工作,代表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受到了包括地区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欢迎。
对一些阿拉伯国家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减贫工作任重道远。而中国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在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上,埃及中国问题专家艾哈迈德·萨拉姆表示,埃及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发展经验,而中国的扶贫经验尤其宝贵。
此外,中东地区普遍气候干旱,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如今,中国的治沙技术在伊朗等国开展实验,中东多国专家也来到中国学习沙漠中筑起绿洲的固沙法。从“绿进沙退”的库布其治沙模式,到数亿人参与的“蚂蚁森林”项目,中国交出的一份份“绿色成绩单”赢得世界好评。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或许在未来,也能让中东大地增添绿意。
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中阿始终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共同走过2020,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基础更加牢固,人民友谊更加深厚,合作前景更加光明。
来源:中国军网
版权信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53号 邮政编码:830000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1195号
网站备案信息:新ICP备19000254号